如果外科醫生帶著那天早上用茶巾製作的口罩來到手術室,他們很可能會被解僱。這是因為用於手術等重要任務的設備必須經過測試和認證,以確保符合特定標準。
但任何人都可以設計和製作面罩,以滿足新的公共衛生要求大眾運輸或去商店。
事實上,關於面罩品質和標準的爭論是最近爭議的根源,並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它們不能有效地預防。
甚至語言也區分了口罩(通常被認為是按照一定標準製造的)和幾乎可以是任何其他東西的面罩。
也許主要的問題是,雖然我們知道精心設計的口罩已經多年來有效使用在 COVID-19 爆發期間作為個人防護裝備 (PPE)個人防護裝備短缺使得全體民眾佩戴受管制的口罩並接受有效使用口罩的培訓變得不切實際。
結果,論證已經搬走了從佩戴口罩進行個人防護到佩戴「面罩」進行公共防護。
這個想法是,儘管不受監管的面罩變化很大,但平均而言,它們確實減少了病毒的傳播也許與咳嗽時摀住口類似。
但考慮到人們現在佩戴的各種不受監管的面罩,我們如何知道哪種最有效?
首先要理解我們所說的有效是什麼意思。鑑於粒子大約是0.08微米而且典型布面罩內的編織間隙大約大 1,000 倍(1 到 0.1 毫米之間),「有效」並不意味著能夠可靠地捕獲病毒。
相反,就像我們咳嗽時摀住嘴巴一樣,戴布口罩的目的是減少呼吸與身體的距離。
這個想法是,如果您確實感染了 COVID-19,將您可能呼出的任何病毒沉積在自己或附近(一米之內)比將其吹到其他人或表面上要好得多。
因此,有效的面罩並不意味著可以阻止佩戴者感染病毒。儘管從個人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想保護自己,但為此,我們應該穿著專門設計的個人防護裝備,例如 FFP2(也稱為 N95)口罩。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這樣做可能會造成口罩短缺,並可能導致讓醫護人員處於危險之中。
相反,如果您想避免自己感染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去擁擠的地方最好待在家裡,不要摸臉,勤洗手。
如果面罩的有效性意味著防止我們的呼吸距離身體太遠,那麼我們將如何比較不同的設計或材質?
也許最簡單的方法,正如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分享的圖片或影片所證明的那樣,就是找到一個「吸電子煙」的人,並拍攝他們戴著面罩呼出蒸汽的過程。只要看一眼這樣的照片,你就不會認為這些面罩會阻止你呼吸。
相反,這些圖片顯示您的呼吸從頭頂上方,向下到達胸部,然後到達您的身後。氣息也是洶湧的,也就是說雖然確實擴散開來,但並沒有走遠。
相比之下,如果你看一張圖片沒有戴面罩的人,您會看到呼氣大部分向前和向下,但距離比戴面罩時要遠得多。
這樣的測試可能非常適合檢查不同的設計和配合。環繞耳朵的遮蓋物比圍巾效果更好嗎?遮蓋物需要覆蓋下巴下方多遠?什麼樣的鼻型才是最好的?面罩與面罩相比如何?這些都是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回答的問題。
但是,在進行這個實驗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霧化」粒子大約是0.1至3微米– 比病毒大得多。
一個簡單的測試
雖然可以公平地假設較小的病毒顆粒將沿著與電子煙顆粒大致相同的方向傳播,但它們仍然有可能直接穿過面罩。
為了了解這種情況可能發生的程度,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包括嘗試直接在佩戴者面前吹熄蠟燭。
最初,可以研究距離與呼氣強度的關係,但隨後可以嘗試由不同材料製成的面罩,尤其是不同層數的面罩。
面罩的設計使得蠟燭火焰最難轉移,這可能會為病毒向前傳播並穿過面罩提供最佳屏障。
如果沒有更先進的設備,在家中就很難再進行簡單的實驗。
然而,如果目的是避免透過其他人呼吸潛在的感染,將上述兩項測試結合起來可以讓佩戴者很好地了解哪種面罩效果最好。